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律这个字怎么读,律字拼音怎么打出来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律字怎么读
1、“律”字是一个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规则、规律的意思。在法律领域,“律”字通常用来表示法律、法规、法律条文等。在音乐领域,“律”字则表示音律、音阶等。此外,“律”字还可以表示规律、规则的意思,例如纪律、定律等。
2、在中文中,“律”字还可以表示一种约束力,例如自律、他律等。总之,“律”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汉字,可以表示规则、规律、法律、音律等多种含义,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1、“律”字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在甲骨文中,“律”字被形象地描绘成一个手持乐器的样子,寓意着音乐和音律的规律。在金文中,“律”字的形状更加接近现代汉字,但仍然保留着乐器和音符的形状,进一步强调了其音乐和规律的含义。
2、随着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律”字的意思逐渐丰富和扩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含义的汉字,被广泛应用于法律、音乐、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法律领域中,“律”字通常用来表示法律规则、法律条文等。这些规则和条文是法律的基石,它们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责任。通过这些规则和条文,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公正得以保障。
除了具体的法律规则和条文,“律”还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体现了“律”的公正和平等精神。
在法律领域中,“律”字还可以表示法律意识。这种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理解和尊重,它是社会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
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律”字还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国家的法律 *** 。例如,“ *** 法系”、“英美法系”等,这些 *** 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法律的构建和实践方式。
二、律字的右边读什么
1、聿:象形字,一只手(又)握着笔)的样子。聿,所以书也。
2、(1)(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3、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
4、(2)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5、(1)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6、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
7、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 *** .---《万载县志》
8、(2)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9、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10、(2)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11、《毛诗》:“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12、《汉书·刘向传》引《诗》:“雨雪麃麃,见晛聿消”。“麃”为“瀌”渻文。该诗意为:雨雪瀌瀌然,见日气而自消。
三、侓去单人旁怎么读
1、聿拼音:yù部首:聿,部外笔画:0,总笔画:6
2、五笔86:VFHK五笔98:VGK仓颉:LQ笔顺编号:511112四角号码:50007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807F
3、◎聿 yù【名词】(1)(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2)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聿 yù【助词】(1)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 *** .---《万载县志》(2)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聿 yù【形容词】(1)轻快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2)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4、【康熙字典】【未集中】【聿字部】聿【唐韵】余律切【集韵】允律切【韵会】【正韵】以律切,𠀤音遹。【说文】所以书之器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正韵】惟也。【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传】聿,遂也。【释文】聿,允橘切,述也。【疏】正义曰:聿训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为遂也。【诗·唐风】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传】聿,遂也。【疏】从始至末之言。【诗·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传】聿,述也。【诗诂】助语。【左传注】惟也。又自也。【诗·大雅】爰及姜女,聿来胥宇。【笺】聿,自也。於是与其𡚱大姜,自来相可居者。又【扬雄·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注】聿皇,轻疾貌。又【左思·吴都赋】陵绝嶛嶕,聿越巉险。【注】聿越,豹走貌。又与曰通。【诗·豳风】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前汉·食货志】引《诗》作聿。【师古注】聿,卽曰也。亦与遹通。【诗·大雅】遹求厥宁。【传】遹与聿同。发语辞。亦与欥通。【前汉·班固叙传】欥中和为庶几。【师古注】欥聿,通由也。◎按说文聿,所以书之器也。欥,诠词也。徐注,一曰发声。引《诗》:欥求厥宁。今文作聿,后世束豪为聿。加竹作笔,而聿字音以律切,专为发语词矣。柳宗元文作聿牍,则唐人尚以此为笔字。【说文解字】【卷三】【聿部】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从𦘒一声。凡聿之属皆从聿。余律切常见词组聿追 yù zhuī.《礼记.礼器》:"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郑玄注:"聿,述也。"今本《诗.大雅.文王有声》作"遹追"。聿、遹本助词;然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聿怀《诗.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聿本助词,然后人常以"聿怀"为语典,用为笃念之意。岁聿其暮岁:年;聿:句中语气词;暮:晚。一年快过去了。指年终岁晚。岁聿其莫指一年将尽。聿,语气助词;莫,“暮”的古字。
四、律师的律字右边怎么念
1、〔聿皇〕轻疾的样子,如“武骑聿聿”.
2、(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3、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
4、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6、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7、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8、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9、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五、律怎么读
lv。律的拼音为lǜ。但是在键盘上没有ǜ,是因为英文26个字母中是没有这个字母的,所以以V进行代替。
1、法律;规则:定律。规律。纪律。
2、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旧诗的一种体裁:五律。七律。排律。参看〖律诗〗。
译文:以彳为偏旁,以聿为声旁。
政 *** 、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严明。遵守纪律。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如能量守恒定律。
近体诗的一种。全首八句。每句五言的称五言律诗,七言的叫七言律诗。其中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必须对仗。每句之内,句与句之间平仄调配有一定的格式。偶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我国 *** 宗派之一,唐代道宣所创,以注重戒律著称。
也叫戒条。宗 *** 必须遵守的法则。
六、“律”字的拼音怎么打
“律”字的拼音为lǜ,用输入法输入“lv”就可以打出来。
2.我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乐音分为六律和六吕,合称十二律。
3.旧诗的一种体裁:五~|七~|排~。参看〖律诗〗。
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宋·苏轼《答王庠书》:“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
【示例】:她又开始说起~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
千古一律 [ qiān gǔ yī lǜ ]
【出自】: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七、“律”字的右边的读音是什么
1、聿:象形字,一只手(又)握着笔)的样子。聿,所以书也。
2、(1)(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笔。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3、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文》
4、(2)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5、(1)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6、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
7、其山山聿山卒而嵯峨,其水萦纡而 *** .---《万载县志》
8、(2)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9、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10、(2)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11、《毛诗》:“雨雪__,见_曰消”。
12、《汉书·刘向传》引《诗》:“雨雪__,见_聿消”。“_”为“_”_文。该诗意为:雨雪__然,见日气而自消。
关于本次律这个字怎么读和律字拼音怎么打出来的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