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后背拔罐部位图解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后背拔罐部位图解的知识,包括正确后背拔罐的位置图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后背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 :位于肩胛部,冈下窝 *** 凹陷处,与第4胸椎平齐。
取穴:请患者自然垂臂,肩胛下角平对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体至第4胸椎,再沿冈下窝 *** 寻找交点处。
拔罐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肿。
*** :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3寸。
主治:咳嗽,气喘,肺痨,盗汗,咯血,健忘, *** ,羸瘦,虚痨。
*** :背部,后正 *** 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患者俯卧,双臂紧贴身体两侧,肩胛骨下角平对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
主治:黄疸,胸肋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胸闷,胃痛,脊背强痛。
*** :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1.5寸。
取穴:大椎下第1个椎体即第1胸椎,沿肩胛骨内侧端与后正 *** 的中点做垂线,与第1胸椎水平交点处。
拔罐功效:清热散风,强健筋骨。
主治: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
二、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腹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而刮痧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理 *** ,简单方便且安全,对于腹痛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下面看看后背出痧部位对照图解。
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 *** 变。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 *** 轻度的经络不通。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
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
12、脾胃区出痧:消化 *** ,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
13、肾水区出痧: *** 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14、 *** 坐骨区出痧: *** 失调, *** 机能偏弱, *** ,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 *** (腹腔 *** 发生损害)腹痛的 *** ,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刮痧出痧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好还是不好。
因为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慢 *** 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 *** 多为粟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泡,说明病情较重。
通过出痧部位可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例如在背部 *** 经循行路线上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紫痧或痧斑,则说 *** 脏功能变化,应提早预防和保健。
但是刮痧时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 *** 过多者。
特别是服用激素类 *** 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 *** 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只会伤害身体。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 *** 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选择舒适的刮痧 *** ,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晕刮。
6、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
2、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 *** 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 *** 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4、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如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 *** 时应立即停止刮痧。
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痧板角部点按水沟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出现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穴、足三里穴。
1、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 *** ,一般约3小时左右。
3、对于某些病情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疗法,诸如 *** 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如血小板减少 *** 疾病,过敏 *** 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 *** 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地急救,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进行刮痧。恶 *** 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位慎刮。
4、传染 *** 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 *** 传染 *** 皮肤病及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 *** 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轻,用补法。
痧色匀称,暗红色无显著痧为身心健康。若红色为容易上火,暗紫色为有淤血,紫黑色为有瘀又有寒,灰绿色为有小寒,浅绿色或有点淡 *** 为有 *** 毒,罐周边有皱褶则为受寒症,罐内有水汽则是脾湿。
血压根据起痧位置分辨身体状况。凡经脉循环 *** 路线和穴道地区非常容易出现痧,提醒相对经脉所联络的内脏 *** 作用变病。例如在背部 *** 经匀称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表 *** 脏作用有出现异常转变,应提前健康保健。
血液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痧象可分辨康复治疗水平。若出散痧,色调较淡,表明病况比较轻,非常容易康复治疗;若起痧较多并且点大德块,蓝紫色血包等,表明病况较重,数次健康保健才可以康复治疗。
拔罐全过程中,部分出现痧迹后改成轻刮法刮,使痧渐渐地透传出来,以缓解疼痛,称透痧。此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的人,拔罐后不容易起痧,不能硬刮、重刮,奢求起痧,宜多刮几回,痧象当然闪过,表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拔罐后,皮肤上的紫黑印着碍美观大方,纯棉毛巾敷热、多饮水更加容易退痧。身体素质好的人,一般2天~3天就可以消散;体质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拔罐实际效果虽好,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合适,拔罐也是有忌讳,非常是脸部刮痧,更需慎重。
三、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后背拔罐位置与功效图
9膈俞穴理气降逆
归经:足太阳 *** 经。
***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1.5寸处。取法:自然垂臂时,肩胛骨下角横平第7胸椎,沿肩胛骨内侧端与后正 *** 的中点做垂线与第7胸椎水平的交点处。
拔罐功效:理气降逆,活血通脉。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便血,咳嗽,气喘, *** ,潮热,盗汗。
***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1.5寸处。
拔罐功效:疏肝理气,利胆解郁;主治黄疸,胁痛,脊背痛,目赤,目视不明,夜盲, *** ,眩晕。
***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1.5寸处。
拔罐功效:疏肝利胆,主治黄疸,胁痛,口苦,呕吐,饮食不化,肺痨,潮热。
拔罐 ***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 *** 旁开1.5寸。
功效:健脾统血,和胃益气。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饮食不化;水肿,黄疸,背痛。
四、后背拔火罐位置示意图
1、瘦臂拔火罐主要是利用 *** ,调节 *** 代谢速度,让 *** 代谢速度加快,这样才能促进 *** 脂肪的新陈代谢,造成发热,这样, *** 脂肪的积聚就可以用来消耗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如果瘦手臂拔火罐,可以在手三里的穴道上进行拔火罐,将储罐吸在此穴道,停留10分钟至25分钟,每个礼拜2-3次拔火罐上下,这样就有清血、清热利湿和益气的功效。
2、瘦臂拔火罐要选准穴道,但是要想瘦手臂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想瘦手臂要长期坚持,拔火罐不能一次或两次都能起到实际效果,那就必须要长期坚持,那样才能有一定的实际效果。拔火罐要瘦手臂,还要注意饮食搭配,少吃面点,包括新鲜面条、水饺等,还要注意饮食搭配,夜间要注意饮食搭配。
3、瘦手臂拔火罐,主要是靠减肥来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所以要选择准穴道,我们建议在手三里的穴道进行拔火罐,当让需要注意拔火罐的时候,也有频率,一般觉得需要坚持暖以上,这样才能具有瘦手臂的功效。
五、后背拔罐位置图
精准 *** :在肩骨部,当冈下窝 *** 凹处,与第4腰椎相平。选穴:当然垂臂,肩骨下角平第7腰椎,往上数3个锥体即第4腰椎,从而做直线与冈下窝 *** 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舒筋活血,行气消肿。主冶肩骨疼痛,乳痈等症。
精准 *** :平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3寸。
拔火罐作用:补亏虚,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肺痨,盗汗,咯血,记忆减退,频繁 *** ,羸瘦,虚痨。
精准 *** :在背部,当后中间网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痕中。选穴:俯卧位,手臂紧靠 *** 两边,与锁骨下角齐平的第7胸椎棘突正下方。
拔火罐作用:健脾养胃,清寒湿,主冶黄疸,胸肋涨痛,畏冷,咳嗽,喘气,胸闷气短,胃痛,背脊强痛。
精准 ***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下第1个锥体就是第1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圆心做垂直线与第1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毒散寒,强壮骨筋,主冶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
精准 ***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往下2个锥体即是第2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重中之重做垂直线与第2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益气固表,袪风补虚,泄心中热。主冶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精准 *** :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表,宣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咯血,鼻塞,脾虚湿困,盗汗,皮肤瘙痒,瘾疹。
精准 ***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
拔火罐作用:宁心和营,宽胸行气。主冶痛心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六、拔罐后背对应内脏图 背部如何拔罐
1、1第七颈椎至肩胛冈
对应的是肺和大肠,受凉后易伤风感冒、流清鼻涕、肺气虚等,热是由于慢 *** 咽炎、咽喉肿痛、咳嗽、干咳等症,痒可能由于风邪入肺,刺痛可能是由于急 *** 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2、对应的是肺和大肠,受凉后易伤风感冒、流清鼻涕、肺气虚等,热是由于慢 *** 咽炎、咽喉肿痛、咳嗽、干咳等症,痒可能由于风邪入肺,刺痛可能是由于急 *** 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3、对应心、小肠、 *** ,受凉会引起循环 *** 、心慌、胸闷、血压不正常等,热会导致失眠多梦、心律不齐、神经衰弱、心火旺等,刺痛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或 *** 疾病。
4、对应肝、胆,凉导致肝气郁结、易疲劳,热会引起肝火旺、眼干、发火、情绪燥,痒多是可能有肝风内动、手足抽筋、中风、口眼歪斜,刺痛可能有肝部疾病。
5、对应脾胃,凉可能是由于胃寒、胀气、消化 *** 、慢 *** 胃炎,热多是由于胃热、胃酸、易患胃溃疡、便秘、还可能有口气,痒可能是由于湿气重、肌肉松弛下垂、局部肥胖,刺痛可能有脾肿大、胃炎等症。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