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小孩后背 *** 手法 *** 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 完全图解
HOT!小儿中医简易推拿完全图解婴幼儿中医推拿,自秦 *** 始即有记载;明朝时更将其发扬光大。针对婴幼儿的穴位,本文特请中医师示范7套0~3岁婴幼儿适用的推拿法,步骤简单、 *** 质温和,也能增进亲子感情。现在就一起来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推拿精髓吧!中医婴儿推拿的特点与须知
*** 有经脉、气血运行,推拿有助于打通经脉气血运行,缓解不适。中医婴儿推拿可以当作平日保健之道,如身体燥热、经常腹泻与便秘等,皆可借由温和的小儿中医推拿来改善,并能促进亲情交流。宝宝生病时,亦可用来配合正规 *** 物治疗,相辅相成。
*** 有经脉、气血运行,推拿有助于打通经脉气血运行,缓解不适。中医婴儿推拿可以当作平日保健之道,如身体燥热、经常腹泻与便秘等,皆可借由温和的小儿中医推拿来改善,并能促进亲情交流。宝宝生病时,亦可用来配合正规 *** 物治疗,相辅相成。
不过当宝宝的皮肤有外伤或皮肤发炎时,就不适合推拿,所有的中医推拿法都一样。推拿年纪较小的宝宝时,力道要放轻,并可用一点润滑油或麻油推拿,减少肌肤之间的摩擦。虽然每一种推拿法都有主要的适应症,不过即使没有这些症状的宝宝也可以接受推拿(尤其像是板门穴这种促进消化的推拿法)。每次推拿次数约50~300次,小宝宝的次数比较少一些, *** 宝的次数则可多一些,可约略自行拿捏,以家长方便为主,每天都可以推拿。等到症状消失了,就不用再推拿了,不过即使继续推拿也不会对宝宝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
中医推拿手法又可称为「正骨八法」,顾名思义,即表示有八种手势,本篇文章会运用到其中两种,分别为「摩法」与「推法」。另外还会介绍到「揉法」,这些手势在接下来的各种推拿中都会使用到。
「揉法」:以大拇指轻揉穴道部位即可。顺食针或逆时针方向皆可。
「摩法」:以指腹或手掌来回摩擦穴道部位。
「推法」:以大拇指指腹朝固定方向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直线,也就是中医师用手 *** 这一段位置。
主治:当宝宝便秘或腹胀、腹泻时,可稍加推拿七节穴。
作法:运用「推法」,沿着七节穴位,从下面往上推;再由上向下推,如此来回共推200次。七节图1、七节图2
究竟要推拿左手或右手其实左右手的穴道皆相同,位置一样,效果也一样,所以推拿左右手皆可。
主治:宝宝面黄肌瘦、肚子胀胀的,毛发稀疏、常腹泻与爱 *** 手指,也就是中医所谓的「疳积」,简单来说即为消化 *** 。
作法:从尾椎开始,轻轻捏提宝宝背部脊椎两侧的皮肉,双手交替向前,一直捏到大椎两侧(也就是照片上中医师所 *** 脊椎位置上端),这样才算是完成捏脊一回,一天约捏50~100次。捏脊图1、2、3
位置:中医师右手大拇指所 *** 位置,即为板门穴,也就是大鱼际隆起处。
主治:宝宝呕吐、胸闷、食积腹满、食欲不振时,大人可稍加推拿板门穴。
作法:运用揉法或推法推揉。用大拇指与食指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重复50次~200次即可。
推拿时,应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大人可用指腹或掌根去推拿,有点向前推的手势。推拿时,要随时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哭闹或抗拒,请先停止推拿,不用强迫宝宝。有时候宝宝会不习惯大人突如其来的推拿;或是大人的肌肤太粗糙,过度摩擦让宝宝感觉不适;亦可能是大人推拿时太用力。建议改天再试几次看看,可放轻力道并加上一点推拿油,宝宝或许会比较适应。推拿时,手法要由轻至重,不过也不用太重。
位置:在肚脐下大约5公分的位置。
主治: *** 尿量减少、脱 *** 、腹泻、便秘。
作法:可采用揉法或摩法推拿丹田穴,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画圆,推拿该处穴道,连续推拿约3~5分钟即可。
位置:手心朝上,手腕到手肘这一段,正 *** 一直线,即为天河水的位置。
作法:采用「推法」,从手腕根部向上推到手肘的内弯处,同方向推约推100次即可。
位置:手心朝上,与小指同侧的手腕到手肘这一段,外侧一直线,即为六腑穴的位置。
主治:当宝宝发热、多汗时适用。
作法:使用推法,由手肘向下单向推至手腕部位,约推100次即可。
禁忌:小宝宝恶寒、怕冷时勿用。
申一中学历:中国医 *** 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硕士经历: *** 传统医学会理事、中医妇科医学会常务理事、台北市***长青学苑讲师、中医儿科专科医师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任、中医内科医学会 ***
吴建东学历:阳明大学传统医 *** 研究所博士班经历: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医学部总医师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儿科主治医师、 *** 中医家庭医学医学会 *** 、台北医学大学中医社讲师、中医内科医学会监事
二、【小儿背部推拿作用】 *** 宝宝背部有什么好处
捏脊
穴位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穴位位置: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推拿作用:多用于治疗小儿积食、呕吐便秘、腹泻(泄泻)等疾病,又称“捏积”;除了治疗疾病还有效提高免疫力。
穴位位置:位于背部正 *** 第四腰椎至骶骨和尾骨交接隆突处。
推拿作用: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穴位位置:龟尾位于骶骨、尾骨交接隆突处下端。
推拿作用:龟尾穴能止泻、通便。多与揉脐、摩腹、推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便秘等症。
穴位位置:井位于大椎与肩峯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
推拿作用:主治感冒、惊厥。拿按肩井可以发汗解表、宣通气血。
1、“拿、掐、捏、捣”等强***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 *** 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2、小儿推拿手法 *** 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因病因人而异。在临牀实践中推法、揉法运用较多,做摩法用的时间较长。运用掐法、按法时,手法要重、少、快。如果仅推拿一侧手部穴位,可不论男女,均推拿左手。
3、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需长时间治疗的慢 *** 7天至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数日,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4、做小儿推拿,针对不同的 *** ,可以进行每日1次或隔日1次的规律 *** 推拿。做保健推拿时,穴位可以相对治疗时少取,***程度应略低,时间可以保持在15分钟左右。
5、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三、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 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1揉按中脘
*** :位于上腹部,前正 *** 上,当脐上4寸。
*** :位于上腹部,前正 *** 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 :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 *** 等症。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 *** 有缓解作用。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小儿背部推拿手法图解和小孩后背 *** 手法 *** 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