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铭文怎么读?利簋铭文逐字对照文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12

大家好,利簋铭文怎么读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利簋铭文逐字对照文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利簋铭文怎么读和利簋铭文逐字对照文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利簋怎么读音利簋的读音和解释
  2. 利簋里面的字怎么读
  3. 利簋铭文释读
  4. 西周利簋的簋内铭文
  5. 利簋怎么读
  6. 利簋怎么读音
  7. 利簋及铭文是哪个朝代的

一、利簋怎么读音利簋的读音和解释

1、利簋的读音为[lì guǐ]。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于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被发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2、利簋的形制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腹部垂肥,圈足下接方形底座。器身和底座饰有饕餮纹,底座四角装饰有蝉纹。这种方形底座的青铜器在西周初年才开始出现。簋内底铸有4行33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武王在甲子日清晨伐纣的历史 *** 件。

二、利簋里面的字怎么读

第二列:簋:种孽始生商,辛未。

第三列:王初,兰出芽,易生,使穗

释义:刺入田地土壤内部估测阳气状况是否到达极限,初岁阳气泯灭。簋礼:“ *** 萌芽始生墒情,万物辛生,万物皆成,有滋味。年初,黍稷等早种植物发芽,(夏季)蔓延生长,(秋季)使谷物成熟,果实剥落。”用其作为早种植物侯岁宝尊礼器。

————————————————————————————————————————

利簋,春秋早期秦国青铜器。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零口乡,窖藏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利簋通高二十八厘米,口径二十二厘米,重7.95千克。侈口,鼓腹,双兽耳重珥,方座圈足,圈足下附带方座。腹及圈足以云雷纹为底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方座饰兽面纹,四隅饰蝉纹,簋腹内底铸铭文四行33字。为春秋早期秦国侯岁礼器。

三、利簋铭文释读

1、利簋铭文的释读有多个版本,其中最广泛采信的是张政烺的释文。利簋铭文为:“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辛未,王在柬间空师,赐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2、根据多位专家的考释,利簋铭文的基本定型为:“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或为“贞”),克昏(或为“闻”)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司(或“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3、利簋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商王在甲子这天清晨有“岁”(木星)出现,当属吉兆,周师向商王发起进攻并最终战胜商王,七天后(辛未)武王在阑师对有功人员进行赏赐。其中右史“利”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被赏金(铜),于是他就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他的先人檀公。

4、利簋铭文是指中国周代青铜器利簋上的铭文,其内容涉及古代历史、文化、 *** 等方面,被认为是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5、利簋铭文共有4行33字,内容为:“珷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又,自周有终,咸以成,锡土四方。”这段铭文的大意是:“武王征伐商朝,在甲子日早晨,岁星在南天正中,夜半时分,商人败退,自周 *** 队占领以来,一切都很顺利,受到上天的赐福。”

6、利簋铭文的重要 *** 在于它提供了周代克商时间的直接证据。在历史上,周朝灭商的具体时间一直存在争议,有些文献记载为公元前1046年,而有些则认为是公元前1042年。利簋的铭文直接证明了周克商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046年。

7、此外,利簋铭文还提供了周代早期 *** 、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周武王在克商之后,迅速占领了商朝首都朝歌,并建立了周朝的 *** 机构。同时,铭文中提到的“锡土四方”,也表明了周朝在克商之后开始向四方扩张 *** 的计划。

8、利簋铭文还提供了周代早期天文观测方面的信息。在铭文中,“岁鼎克”一词表明了当时已经有了岁星的概念,并且已经有了观测岁星的仪器和 *** 。这也说明了周代早期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天文学。

9、总之,利簋铭文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和 *** 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知识。

四、西周利簋的簋内铭文

1.西周利簋的簋内铭文共有四行,三十三字,内容如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释文译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在甲子日的早晨,岁星当空之时,迅速攻克了朝歌。在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赐给了利金,利金因此做了檀公的祭器。

2.关于铭文中的“岁鼎”一词,学者们的解释存在分歧:

有学者认为“岁鼎”与卜辞中的“岁卜”相关,指的是对一年中重要事件的贞问。

有学者认为“岁鼎”应解释为“岁祭时进行贞问”。

利簋铭文怎么读?利簋铭文逐字对照文-第1张图片-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岁鼎”与“岁卜”无关,“岁”指的是岁星,即木星。

还有学者将“岁鼎”解释为“越鼎”,意味着“夺得了鼎”的人。

3.张政琅将“岁”解释为岁星(木星),将“鼎”解释为“丁”,转训作“当”,意为“岁星当前”。

4.徐中舒认为“鼎”应读为“则”,依据是郭忠恕在《佩觽》中所说的“古文以贞为鼎,籒文以鼎为则”。

5.唐兰先生则认为“岁鼎”应当是“越鼎”,即指夺取了鼎的人。

6.锤凤年认为这两个字不是“岁鼎”,而应当是“戍晃”,即驻征商之师于此。

7.戚桂宴认为“岁鼎”是岁星当空,表示吉兆,“岁”即岁星,“鼎”训为当。

8.于省吾、赵诚、黄盛璋、王宇信等学者认为这两字应为“岁贞”,即岁祭时进行贞问。

9.赵诚认为“岁”解释为“一岁之大事”也是合理的。

五、利簋怎么读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铭文中所提到的有司,是当时中国古代的官职,在中国商周时期,青铜被称为“金”,是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贵重金属,商军溃败之后,身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并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的纪念。由于这件青铜簋是利所铸造,所以人们就称它为利簋。

因为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星当空,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

六、利簋怎么读音

1、利簋拼音:[lì guǐ]。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2、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

七、利簋及铭文是哪个朝代的

1、利簋及铭文是西周初年最早的有铭铜器。

2、“利簋”是目前见到的西周初年最早的有铭铜器,于一九七六年三月,在陜西临潼县零口镇零口村被发掘出土。“利簋”甫一出世,即受到学术界的无比重视。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涉及武王伐纣这一历史的唯一实物见证,具有特殊的文物遗存和文献史料价值,对研究武 *** 商年的界定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身价远非其他青铜器所能攀比,誉为“国之重器”毫不为过。

3、牧野之战或称武 *** 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无疑是商周两个朝代的分界线。从年代学来讲,这一分界线的推定,具有一点定乾坤的意义。对之前的夏商而言,是其总积年的终点。对其后的西周来说,直接影响到列王年数的推算。因而武 *** 商年日的确立,被誉为整个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

4、圆形,侈口,双兽耳垂珥,圈足下附有方座,造型庄重稳定;以云雷纹为地,腹及方座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兽面巨睛凝视,森严可怖。商周时期,凡有大事都要进行占卜,以预知吉凶,利簋的内底就镌刻着周武王 *** 商纣之前占卦问神的铭文,共四行三十二字,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明,对伐商能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很好。

5、这段铭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印证了《尚书·牧誓》及《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关于武 *** 商在甲子日,又恰逢岁星当空的记载。官员利因参与克商之役受赐而作此器,时间在克商后的第七天,因此利簋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反映武王时期风格的标准器,为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于利簋铭文怎么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铭文 逐字 利簋 对照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