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斐林试剂怎么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斐林试剂中斐的读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 *** 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
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
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 *** 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
类似物分别处理扦 *** 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
,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
组扦 *** 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
)改进 *** :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
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
,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二、求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谢谢
斐林试剂与葡萄糖溶液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反应原理:斐林试剂与可溶 *** 的还原 *** 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 *** 的还原 *** 糖的存在与否。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 *** 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 *** 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 *** →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的配制以及使用 *** 为:
配制 *** :0.1 g/mI *** (甲液)和0.05 g/mI *** 铜(乙液)。甲液配制 *** 是将50g *** 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 mI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 *** 是将34.5 g结晶 *** 铜溶于500 ml水中,加0.5 mI *** 。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的使用 *** :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为60℃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斐林试剂
三、斐林试剂读音
斐林试剂读音:fēi lín shì jì
斐林试剂是一种可以鉴别还原 *** 物质的试剂,一般由 *** 与 *** 铜溶液配成,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 *** 的还原 *** 糖的存在,可与还原 *** 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1849年,德国化学家斐林发明了斐林试剂。它是由 *** 的含量为0.1g/mL的溶液和 *** 铜的含量为0.05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铜离子和酒石酸形成的配合物——酒石酸合铜(高中认为是新制的氢氧化铜)。
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 *** 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在与脂肪醛或还原 *** 糖共热时,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 *** →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
它与可溶 *** 的还原 *** 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 *** 的还原 *** 糖的存在与否。
四、斐林试剂的读音
1、斐字有两种读音,一种是平声一种是上声。其实翻译过程对人名的音译一般原则上避免使用多音字,斐林估计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2、一般遇到这种问题建议直接去看原语言,斐林试剂的发明者赫尔曼·冯·斐林是德国人,斐林的写法是fehling,读音同菲和费都很接近。事实上,斐林的其他译名确实也有菲林和费林。所以,如果写作斐林试剂,读一声应该是正确的读法。
五、怎么选择 *** 还原醛不还原酮
1、让醛被还原,就是把醛进行加成反应,也叫做加氢反应,就是让醛和氢气进行加成,这时氢气把醛还原成醇,而氢气被氧化了。
2、分子中含有醛基(-CHO)的化合物称为醛,通式为RCHO。R可以是烷基、烯基、芳基或环烷基。依醛基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元醛和多元醛。低级醛为液体,高级醛为固体,只有 *** 是气体。醛的化学 *** 质非常活泼,能与亚 *** 氢钠、氢、氨等起加成反应,并易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相应的羧酸。醛的用途很广, *** 蒸气可消毒空气, *** 溶液可用于生物标本的防腐等,脂肪醛类一般具有 *** 、 *** 作用,如水合氯醛是早期的合成 *** 。
3、简单的醛常用普通命名法。芳香醛中芳基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4、多元醛命名时,应选取含醛基尽可能多的碳链作主链,并标明醛基的位置和醛基的数目。不饱和醛的命名除醛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以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许多天然醛都有俗名,例如,肉桂醛(cinna *** ldehyde),茴香醛(anisaldehyde),视黄醛等(retinal)。
5、常温下,除 *** 为气体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为液体,高级的醛为固体;而芳香醛为液体或固体。低级的脂肪醛具有强烈的 *** *** 气味,分子中含有9个碳原子和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的醛具有花果香味,因此常用于香料工业。
6、由于羰基的极 *** ,因此醛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类及醚类高。但由于羰基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较相应的醇低。
7、因为醛的羰基可以与水中的氢形成氢键,故低级的醛可以溶于水;但芳醛一般难溶于水。
8、在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乙醛催化加氢生成乙醇,发生在羰(读tang,一声)基(即含碳氧双键结构),碳氧双键中的π键断开形成碳氧单键(碳氧双键中,一个为π键,一个为σ键,π键较为活泼,易断裂;σ键相对而言较稳定),乙醛被还原;去氢或加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成乙酸,在醛基的碳氢单键处断开,形成C-OH,乙醛被氧化。
9、醛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 *** 与一定的氧化 *** 。
10、 *** 发生银镜反应为:HCHO+ 4Ag2O———(条件:水浴加热)——→ CO2↑+4Ag↓+H2O【现象: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11、R-CHO+ Ag2O—(条件:水浴50~60℃加热)→ R-COOH+ 2Ag↓
12、新制氢氧化铜(斐林试剂、班氏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13、R-CHO+ 2Cu(OH)2—(条件:加热)→R-COOH+ Cu2O↓+ 2H2O
14、与溴水反应:R-CHO+ Br2+ H2O—→ R-COOH+ 2HBr
15、加成反应:R-CHO+ H2—(条件:镍做催化剂,加热)→ R-CH2-OH
16、2R-CHO+O2—(条件:铜或者银做催化剂,加热)→ 2R-COOH
17、醛类也可通过和 *** 反应(条件:加热)得到羧酸。
18、 *** 与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怎么区分
1、亲电试剂又叫亲电体(英语:Electrophile,意思为电子喜好者),为一化学术语,指在化学反应中对含有可成键电子对的原子或分子有亲和作用的原子或分子。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者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 *** 分子。因为亲电试剂可以接受电子,所以它们是 *** 斯酸(见酸碱反应理论)。大多数亲电试剂为正电 *** ,有一个原子带正电,或有一个原子不具备八隅体电子。
2、亲电试剂进攻亲核试剂上电子集中的部位。由这类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发反应称为亲电反应。
3、常见的亲电子试剂有阳离子(如H﹢和 NO2﹢)、极 *** 分子(如卤化氢、卤代烃、酰卤,和羰基化合物)、可极化中电 *** 分子(如Cl2和 Br2)、氧化剂(如有机过氧酸)、不具备八隅体电子的试剂(如卡宾和 *** 基)、以及某些 *** 斯酸(如 BH3和 DIBAL)。
4、亲核试剂(nucleophile,意思为原子核的喜好物),又叫亲核基,指具有亲核 *** 的化学试剂,可用:Nu表示。一些带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分子或负离子,与正电 *** 碳反应时称为亲核试剂。所谓亲核试剂就是一种电子对供体,即 *** 斯碱。在反应过程中,它倾向于与电正 *** 物种结合,因为原子核是电正 *** 的,所以“亲核”即是指亲“电正 *** ”。亲核 *** 是有机化学的一个概念。它用来衡量一个试剂给电子能力的强弱。一般而言,与亲电试剂反应中,亲核试剂亲核 *** 越高,反应越容易。
5、常见的亲核试剂有:HO—、RO—、Cl—、Br—、—CN、R3N—、H2O、ROH等是亲核试剂。烯烃和芳烃也常被看作是亲核试剂,因为它们易与正离子或缺电子的分子反应。
关于本次斐林试剂怎么读和斐林试剂中斐的读音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