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怎么读,一貉之丘还是一丘之貉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15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一丘之貉怎么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一丘之貉怎么读以及一貉之丘还是一丘之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一丘之貉有几个读音
  2. 一丘之貉的貉怎么读
  3. 一丘之貉什么意思一丘之貉怎么读
  4. 一丘之貉的读音
  5. 一丘之貉怎么读音
  6. 貉怎么读一丘之貉

一、一丘之貉有几个读音

一丘之貉有2个读音,其相关内容如下:

1、一丘之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yī qiū zhī hé(háo)。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同一个山丘上的狐狸,比喻同流合污、勾结在一起的坏人。虽然是一个比喻,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非常深刻的。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它的意义,保持自己的良知和正义感,不要被那些不道德的人所迷惑。

2、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庄子·外物篇,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相似之处,通常是指他们都有相同的缺点、弱点或不足之处。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些人的不屑或轻蔑,因为他们被认为是与其他人或事物没有区别的普通或平庸的存在。

3、这个成语的意义是警示人们不要与坏人勾结在一起,不要与那些不道德、不正义的人同流合污。只有坚持正义、遵守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信任。

1、貉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貂科,分布于 *** 、欧洲和北美洲等地区。貉的体型比较小,身长约30-50厘米,尾巴长约15-20厘米,体重约1-3千克。貉的毛色一般为浅棕色或灰色,身体瘦长,腿短而细,爪子锐利,适应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2、貉主要以啮齿动物,鸟类,蛙类,昆虫等为食。在繁殖方面,貉一般在春季 *** ,妊娠期为50-60天,每胎产1-6只幼崽。貉的寿命一般为3-5年。

3、在中国文化中,貉被视为吉祥的动物,常常被用来作为装饰品或艺术品的主题。在民间传说中,貉还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的神兽。貉的毛皮也是一种重要的皮革材料,被广泛地用于 *** 衣物、鞋子和手袋等。

二、一丘之貉的貉怎么读

1、貉的读音是hé,声母是h,韵母是e,声调是第二声。

2、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é ]

3、释义:丘:小土山。貉:兽名,形状像狐狸。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今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4、出处:《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5、例句:这些流氓犯、 *** 犯、 *** 犯都是一丘之貉,应严厉打击。

6、狼狈为奸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7、释义:狈:传说中是一种野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奸: ***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8、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 *** 并命。”

三、一丘之貉什么意思一丘之貉怎么读

1、一丘之貉什么意思?一丘之貉怎么读?

2、拼音:yī qiū zhī hè,简拼:yqzh

3、成语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4、成语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5、成语例句: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6、一丘之貉的近义词:一路货色犹言一路货。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7、泾渭不分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8、一丘之貉的反义词:黑白分明比喻好与坏分得清清楚楚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9、成语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一丘之貉怎么读,一貉之丘还是一丘之貉-第1张图片-

10、成语故事: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 *** 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更先向宣帝报告。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自古君 *** 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申之大幸了。唉!“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 *** 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狐小,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一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这成语在应用时,都是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那有一个是好人呢!

11、英语翻译:birds of a feather out of the same cloth; nothing to choose between them; jackals from the same lair>

12、俄语翻译:одногополяягода

13、日语翻译:同(おな)じ穴(あな)のむじな

14、其他翻译:schakale aus demselben bau chacals de la même tanière

15、读音注意:貉,不能读作“hè”。

16、写法注意:貉,不能写作“鹤”。

四、一丘之貉的读音

1、一丘之貉(拼音:yī qiū zhī h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

2、貉,汉语二级字,读作貉(mò、hé或háo),貉(hé):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一丘之貉。貉(háo):义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貉(mò):古同“貊”。

3、《集韵》《韵会》《正韵》𠀤曷各切,音鹤。本作貈。《正字通》貉似貍,锐头,尖鼻斑色,毛深厚温滑,可为裘。《墨客挥犀》貉状似兔, *** 嗜纸,人或击之,行数十步,辄睡,以物击竹警之,乃起,旣行复睡。

4、《诗·豳风》一之日于貉。《笺》往搏貉,以自为裘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貉逾汶则死。《淮南子·修务训》貛貉为曲穴。

5、又虫名。《尔雅·释虫》国貉虫蠁。《注》今呼蛹虫。

6、又《广韵》下各切,音涸。义同。

7、又《唐韵》《集韵》《韵会》𠀤莫白切,音陌。《说文》北方豸种。《五 *** 字》貉,经典相承作蛮貊。《周礼·夏官·职方氏》四夷八蛮七闽九貉。

8、又《秋官·貉隷注》征东北夷所获,选以为役员。《公羊传·宣十五年》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也。《孟子》子之道,貉道也。《注》貉,在荒服者也。貉之税二十而取一。

9、又《尔雅·释诂》貉,缩纶也。《注》纶,绳也。谓牵缚缩貉之。

10、又《集韵》末各切,音莫。《尔雅·释诂》静也。

11、又《集韵》《正韵》𠀤莫驾切。同禡。《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田猎,祭表貉则为位。《注》貉,师祭也。《尔雅·释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礼》作貉。貉又为貊字,古今之异也。

五、一丘之貉怎么读音

1、一丘之貉,读音yī qiū zhī hé;汉语成语,意思是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出自《汉书·杨恽传》。

2、一丘之貉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有小集体主义的思想,更不能聚在一块儿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

3、[birds of a feather;nothing to choose between them;jackals from the same lair]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4、一丘之貉: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在应用时,用来形容反面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一谈和讥诮的口吻。例如说有一群人专门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故意与人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一丘之貉”,哪有一个是好人呢!

六、貉怎么读一丘之貉

1、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体色乌棕。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斑。

2、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夜行 *** ,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貉也是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在冬季休眠的动物,在秋季大量取食,直到体重比原来增加50%为止。

3、一丘之貉指彼此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都是坏人,没有差别。

OK,关于一丘之貉怎么读和一貉之丘还是一丘之貉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一丘之貉 还是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