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纣怎么读?伐纣是什么意思

牵着乌龟去散步 怎么读 16

大家好,关于伐纣怎么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伐纣是什么意思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武王伐纣平话(平话中斧劈纣王和妲己的殷郊)
  2. 桀纣怎么读
  3. 武王伐纣的读音
  4. 武王征商簋怎么读
  5. 纣怎么读

一、武王伐纣平话(平话中斧劈纣王和妲己的殷郊)

1、《 *** 》中,纣王和姜皇后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殷郊,小的叫殷洪。后来妲己秽乱后宫,害死了姜皇后,又献斩草除根之计,要杀二殷兄弟。幸被阐教道德之士广成子和赤 *** 所救,于是上山学艺。

2、武王伐纣,二殷先后奉师命下山助周,孰知半途受申公豹所欺,都转而助纣为虐。赤 *** 、广成子闻讯大怒,欲降服二徒,可因洞中法宝已尽为二徒所有,竟不得成功。好在最后阐教仙人设计,终于还是 *** 了二殷,殷洪的结局是在太极图中化为飞灰,殷郊则被岐山夹住,受了犁锄。

3、二殷是悲剧 *** 人物,国家将倾之际,他们帮助殷商、帮助 *** 并没有错,而要如此就势必违抗师命,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读者不宜太过苛责。

4、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名字,殷洪比较大众化,着重讲一讲殷郊两个字。

5、具体到殷郊这个名字,闹的笑话更大了。

伐纣怎么读?伐纣是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

6、《 *** 》中,纣王有三个儿子,姜后两子:殷郊、殷洪;后文还出场了一个叫“武庚”的孩子,这是历史上真有的人物,而按小说推测应该是妲己所生。这里有一个问题,武庚为什么不姓殷呢?

7、有的人可能会说,武庚应该就叫“殷武庚”。在原著中,他姓殷没啥问题,但在历史上是不行的,因为:

8、之一,武庚的名字应该就叫“庚”,武是谥号——他在商朝 *** 后发动三监之乱意图恢复故国,虽败犹荣,可得一个“武”字;

9、第二,武庚不能姓殷,那是因为殷郊殷洪也不姓殷,纣王本身也不是殷姓。

10、据统计,纣王在古籍上异称多达12种,为辛、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纣、殷纣、商纣、帝纣。殷受是后来叫出来的名字,后来却成为了纣王的通行名,在很多 *** 电视剧中那些人说起纣王都一口一个“殷受”或“帝辛”。可事实上,《商代史卷2:<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徵》说:

11、殷辛、殷纣、商纣,则为冠国号于名上,犹汤称商汤、禹称夏禹、舜称虞舜、桀称夏桀一样。帝辛一名,乃商殷 *** 之后,其遗裔所追号。

12、本书是当年 *** 历史所重点研究课题,纳入重大科研项目,其质量和权威当然是信得过的。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纣王不可能姓殷,殷、商同为商朝的国号,以“国号+名字”的形式来叫纣王,只是一种称呼方式,就像《说唐》中外国人称李世民为唐童一样。

13、其实《史记》已经说了 *** ,“殷商始祖契因为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原著之一回也说“成汤乃黄帝之后也,姓子氏”。

14、所以他就姓“子”,殷郊实际该叫“子郊”。

15、另外,就像 *** 拥有“帝辛”这个谥号一样,殷郊也会有。他殉国而死,虽小节不容于阐教,但大节无亏于殷商,可以说称得上壮怀激烈的末代商王,如此一来,他就会有“十干”之名。

16、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史记·殷本纪》中所见商历代王号,太丁、外丙、中壬、太甲等等,都是十干命名 *** 的产物。根据殷郊岐山阵亡是哪一天,再查是十干的哪一天,有可能会叫他“帝癸”或别的啥。

17、殷郊这个名字出现在《 *** 》原著中,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18、本书出现之前,民间久已有 *** ,金阊舒载阳版本有书坊主人舒冲甫小识说“此书久系传说,苦无善本”可为佐证。 *** 的传说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已在《论语》中提到“殷有三仁”,所谓“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孟夫子则指出“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给武王伐纣定下了基调;《水经注》将最著名的罪恶“敲骨验髓”甩给了纣王……神话的部分,则从《史记·封禅书》就开始了,“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到《六韬》说武王伐纣见五马二马在雪地上没有痕迹,姜太公说这是“五方之神”来找活儿的;及至晋代人,对妲己的恶意达到了顶峰,给她安了个狐狸精的名头……

19、所以,《 *** 》确是后起之作——作于明隆庆、万历年间,但也是集大成之作——影响力直到今日。

20、《 *** 》成书当然采撷了自春秋开始的诸多民间传说及典籍记载,然而它真正的架构或者说直接的灵感来源,却是下面三部书。

21、本书全称《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亦简称《吕望兴周》,是宋元说书人的本子,刊刻于元代至治年间,是学界公认的《 *** 》蓝本。

22、它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从纣王登基到殷交遁入华山聚兵,4400余字,被扩写成了《 *** 》第1~9回。中卷从妲己剖腹验胎到姜子牙隐居磻溪,3800余字,大概是第10~11回、第15~22回的体量,其中哪吒出世3章(第12~14回)是最精彩的原创,但仍然混杂了别的传说。下卷从文王渭水访贤到伐纣功成姜子牙斩妖,1500余字,大概是第23~29回、第67~68回以及第96~97回。

23、如上所说,殷郊之名,亦见于此书,只不过名字叫作殷交。

24、故事大略相同,殷交一岁时母后被害,十岁时妲己要斩草除根,逃入浪子神庙。得神赐大力酒一杯,破纣之斧一柄。后得识姬昌与姜子牙。伐纣之战中,殷交投周营为上将, *** 神力,败商营大将离娄、师旷(即千里眼、顺风耳),夺渑池、洛阳,大战乌文画(即邬文化)等,最后擒妲己,亲手劈死自己的 *** 纣王。

25、殷交 *** 弑父之举堪称壮怀激烈,但也未免太过死物,没有活生生的感情,没有大时代中的取舍和挣扎,犹如一尊机械,只为复仇而活。

26、本书约作于嘉靖至万历丙午((1522年~1606年)年间,与《 *** 演义》的成书时间高度重合。《列国志传》前十回35000余字,通过对叙事顺序和文本结构的结构,可以知道它基本是对《伐纣书》的扩写,而非对《 *** 演义》的缩写。由此可以确定《列国志传》的成书比《 *** 》早。

27、其实更好的办法还不是致敬,而是直接不写商周争霸这段,因为你怎么写也写不过《 *** 》,冯梦龙无疑看到了这一点,经他删削改写的《东周列国志》就改头换面,删去这十回了。

28、本书殷交已变成殷郊,所为之事与《伐纣书》中一般无二,但删去了惊世骇俗的弑父情节,改为纣王 *** 而死。从这个变动我们可以看到世俗对纲常的维系,“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无论殷郊如何豪杰盖世,都不可能打破三纲五常设下的强大藩篱。他曾经劈出的那一斧,就这样不得不收了回来。

29、据近人叶德辉先生所作序言,本书翻刻自《明刻绘图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七卷,而明刻本又是《元板画像搜神广记》的异名,“书中图像与元本无甚差异”,“惟明刻增入洪武以下封号及附刻神庙楹联……虽明人重刻,犹可推见元本真面也”。这也就是说,本书的主体内容写作于元时,肯定比《 *** 》早,但又小有差异,不复纯粹的元时旧貌,不能因此而肯定本书出现的年代“很可能与《 *** 演义》同时,或者稍后”。

30、其“太岁殷元帅”一条,即写殷郊。这段文字很长,主要说了这么几点。

31、出身:姜后游览禁苑,踩上了巨人留下的脚印,遂有身孕。

32、这个“感生”神话与《周本纪》中周人始祖后稷的降生如出一辙,很显然是直接抄过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说殷郊就是周人始祖也未尝不可。

33、生时:殷郊生时,肉球裹体。妲己诬蔑姜后生下的是个妖怪,使纣王厌憎,便把殷郊弃之于外。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此胎牛马不伤,白鹿供乳,神仙申真人见之,以剑剖开,取法名唫叮呶,正名唫哪吒,因为是在殷都郊外捡到的,又给他取了殷郊的乳名。

34、传奇经历:殷郊七岁时知其身世和生母惨死,决意 *** 。在师父申真人的指点之下,在天妃八宝洞中取得黄钺、 *** (后来成了原著中的宝贝番天印、落魂钟),下山收服贙(xuàn,上面两个“虎”下面一个“贝”)神、鸦将(后来成了原著中的温良、马善),接着在扫帚山斩杀十二丧门哭 *** 骷髅神,悬首挂劲胸而回(这个形象大概移植到了《 *** 》中沙和尚的身上)。

35、商周决战牧野,殷郊奉命下山助周为前锋,杀得70万纣师倒戈。即入摘星楼擒斩妲己,妲己死时“妖容炫目,无忍杀者”——这点在《 *** 》中也有写到,殷郊以斧斩之。最后玉帝召入天庭 *** 。

36、上面简单追述了一下殷郊形象的渊源,按成书先后顺序,大概是《搜神大全》在前,《伐纣书》次之,《列国志传》最后,而殷郊的形象也大体经历了这三个嬗变。民间先有太岁殷元帅的传说,接着被说书人写进了商周话本,最后进入文人的创作中,字数由少到多,传奇由简到详,为最终成为《 *** 》中的经典人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7、殷郊这个人物不会凭空出现,这两个字最初甚至也不是一个人,它的真正来源,其实就着落在上节“牧野”二字之上。

38、牧野,最出名的自然是牧野之战。《史记·周本纪》:

39、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40、《史记集解》谓:牧野,纣南郊地名也。《尚书·周书》疏:皇甫谧云“牧野去朝歌七十里“。孔安国则说: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不管三十里还是七十里,肯定都离朝歌不远,都是可以被称为“郊”的地方,“距国百里为郊”,殷、商二字并称,所以商郊,就是殷郊。

41、所以现在能找到的古籍中,两者往往并称,如《礼记集说》“(武王)甲子昧爽,至于殷郊”,《吕氏春秋》武王使人刺探殷商虚实,对胶鬲说“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

42、殷郊的名字应该就是出自于此,这两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殷城朝歌的郊外,《搜神大全》采用的也是这个说法,所谓“又缘其弃郊之故,故名殷郊”。

43、至于他和太岁扯上关系,则可能是因为《荀子》。《荀子·儒效篇》云:

44、武王之诛纣也,行之日以兵忌,东面而迎太岁。

45、太岁是凶星,武王伐纣,兵犯太岁,行军才三天就遇到了五种灾难,弟弟霍叔害怕,力主退兵。周公说:“纣王逆天而行、 *** 人怨,所犯错误更多、更大,我们犯太岁又有什么害怕呢?”于是周兵昼夜兼程,牧野一战而定天下。

46、纣王倒行逆施,在穷途末路之时已然无人可用,不得不仓促把奴隶武装起来抵抗周军。老百姓总是同情失败者,就安排了一个太岁神来帮助他——虽然并没有什么用,最合适的 *** 只能是他的儿子了。有儿子就必须有名字,就用了“殷郊”的名字。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47、《 *** 》第65回,殷郊最终死在了岐山之上,岐山在西岐郊外,算是周郊——殷郊最终死在了周郊,世事兜兜转转,一场扯淡。

48、参考资料:《商代史卷2:<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徵》、《全相武王伐纣平话》、《春秋列国志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 演义>之殷郊形象渊源考》。

49、 PS:很久不写《 *** 知识点》系列了,绝对超过半年了。毕竟写这种文太花时间,而且我本来写得就慢(通常一篇文得写好几天)。

50、更关键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个人的水平所限,现在是既拿不到青云又赚不着流量,嗷嗷干5000字的总收益可能连一屉小笼包都买不到。于是自己也愿意“用劣币驱逐良币”,只写贵的,不写对的,啥深度文章也不想写了。

51、——祈祷本篇能有流量,也祈祷能中个青云……

52、总之,这是一篇情怀文,希望大家点个赞~~~~

二、桀纣怎么读

桀纣是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暴君,相传都是暴虐、荒 *** 的国君之一。夏朝末年,桀在位时,他滥用民力,喜好享乐,对百姓十分残暴。他听信谗言,杀害了忠臣关龙逢,使得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最终,商朝的武王伐纣, *** 了夏朝的 *** ,建立了商朝。

在现代汉语中,“桀纣”常常被用来泛指暴君。例如,在一些成语中,如“桀纣之虐”、“桀纣之主”等,都表达了暴君的意思。同时,“桀纣”也常常被用于形容一些恶劣的行为或品质,如“桀纣之勇”、“桀纣之辩”等。

1、桀纣[jié zhòu]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2、纣棍[zhòu gùn]缚在驴﹑马尾下的横木,两端有绳连在鞍上,其作用为防止鞍向前滑动。

3、村纣[cūn zhòu]粗俗,粗野。

4、直纣[zhí zhòu]方言。 *** 固执。

5、武王伐纣[wǔwáng fá zhòu]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 *** 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不要勉为其难耕作大块田,白白地撂荒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没有力气不要耕作大块田,长不起苗来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咱家孩子长得清秀又好看,扎着两只羊角小辫直冲天。一晃多年过去好像没多久,他突然长大戴上了 *** 冠。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三、武王伐纣的读音

1、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 *** 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2、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 *** 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四、武王征商簋怎么读

武王征商簋读音wǔ wáng zhēng shāng guǐ。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

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铭文中所提到的有司,是当时中国古代的官职,在中国商周时期,青铜被称为“金”,是只有王族才能使用的贵重金属,商军溃败之后,身为有司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并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的纪念。由于这件青铜簋是利所铸造,所以人们就称它为利簋。

利簋的腹部和方座座壁的纹饰是以饕餮纹为主题;两侧加饰倒夔纹;圈足饰夔纹带;方座面四隅加饰蝉纹;都用云雷纹为底来衬托主题。方座上的兽面造型与利簋腹部的主体兽纹相仿,兽面巨目凝视,森严恐怖。

仔细观察,在利簋的圈足部位还装饰有夔龙纹,呈二方连续图案绕利簋一周,方座四隅饰以蝉纹。兽面纹、夔龙纹和云雷纹三种纹饰共同装饰在青铜利簋上,线条流畅清晰,给这只肃穆庄严的西周铜簋平添了几分凝重和神秘。

利簋的主要部位腹上用饕餮纹来装饰。饕餮纹与夔纹、龙纹、凤纹等一样,都属于幻想的神话动物。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饕餮纹的形象被刻划为以鼻梁为中心,眉、眼、耳、角分别以对称形式排列在左右两侧。

五、纣怎么读

纣,读作zhòu,声母zh,韵母ou,声调四声。

释义:中国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的谥号;引申含义为马_,即驾车马后部的革带。

笔画顺序:撇折、撇折、提、横、竖钩、点。

桀和纣,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

缚在驴_马尾下的横木,两端有绳连在鞍上,其作用为防止鞍向前滑动。

5、武王伐纣[wǔwáng fá zhòu ]

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 *** 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伐纣怎么读和伐纣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伐纣 意思 怎么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