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少辄醉的意思?饮少辄醉

牵着乌龟去散步 意思 13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饮少辄醉的意思和饮少辄醉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饮少辄醉的意思以及饮少辄醉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饮少辄醉的辄的意思是什么
  2. 饮少辄醉的辄的意思
  3. 饮少辄醉的少是什么意思
  4. “饮少辄醉”辄什么意思

一、饮少辄醉的辄的意思是什么

1、饮少辄醉的“辄”的意思是:就,总是。

2、出处:《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朝代】宋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更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5、《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6、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7、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 *** ,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 *** 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8、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 *** 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 *** 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二、饮少辄醉的辄的意思

1、饮少辄醉中的“辄”是一个连词,表示“一旦,一经”。因此,“饮少辄醉”就是“一旦喝了少量的酒就会醉”。

2、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食色, *** 也;服色,心也;饮食,口腹也;动静,耳目也。凡此四者,皆外物也。故曰:饮少辄醉,人之常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面对外物的时候,往往会被它们所左右,难以自控。饮少辄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3、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就必须学会控制外物对自己的影响。而这种控制需要从内心开始,要有一种自我约束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不被外物所左右。

4、具体来说,对于喝酒而言,饮少辄醉也是一种警醒。喝酒虽然可以带来一时的 *** ,但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饮酒量,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5、此外,“饮少辄醉”也可以引申为其他方面。比如说,我们在使用 *** 和电脑的时候也往往会难以自控,需要学会约束自己的使用时间和频率,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总之,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想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被外物所左右。

三、饮少辄醉的少是什么意思

饮少辄醉的少意思如下: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1、yǐn shǎo zhé zuì辄 zhé副立即;就〖immediately〗饮少辄醉。——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故有所览辄省记。(因为迫切的要读书,又得不到书,所以有看过的就记在心里。所览,所看过的书。辄,副词,立即,就。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e)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日(yue)“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辄,读音为zhé,是汉语汉字,是左右结构,笔画11画,释义为副词,相当于“就”,组词有“动辄得咎”“浅尝辄止”。相关古籍有“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 zài hū shān shuǐ zhī jiān yě。

1、《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原文节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饮少辄醉中的“辄”是一个连词,表示“一旦,一经”。因此,“饮少辄醉”就是“一旦喝了少量的酒就会醉”。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一句话:“食色, *** 也;服色,心也;饮食,口腹也;动静,耳目也。

1、辄(辄)zhé(ㄓㄜˊ)总是,就:动辄得咎。浅尝辄止。古代车箱两旁的板上向外翻出的部分,像耳下垂那样。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辄之罪”。

2、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专擅,独断专行,专权。《广韵》辄,专辄也。立即,就。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饮少辄醉。总是,每次。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文言副词。就;总是:浅尝辄止。动辄得咎。读音:zhé笔划:出处:辄,专辄也。——《广韵》

辄,指专擅,独断专行,专权。引用:宋代·欧阳修《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四、“饮少辄醉”辄什么意思

1、辄:就,总是。“饮少辄醉”意思: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2、出自:《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原文节选:

3、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4、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更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

6、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7、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

8、而且年纪又更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9、《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 *** ,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 *** 的生活。

10、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 *** 开明、风调雨顺,但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11、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

12、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

13、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14、从天圣八年(1030),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 *** 生涯,他上下往返,尽心竭力,积极协助范仲淹革新内政,终于遭到群邪所忌,革官贬滴。

15、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却有了可喜的政绩,这对于奔波劳碌,疲惫不堪的欧阳修来说,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享受啊!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

16、给了他极大的抚慰,而眼前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安详的生活。这儿,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

17、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便醺醺然了。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坐于众之间,眼睛微闭,眼前的景物是优美的。

18、人是欢欣的,欧阳修也被这和谐的气氛所笼罩,陶醉了。欧阳修以“醉翁”自称,旷达自放,摆脱宦海浮沉,人世纷扰,在这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

19、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20、《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 *** 作,历来为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作结。

饮少辄醉的意思?饮少辄醉-第1张图片-

21、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

22、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除之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结束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结束句。

23、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

OK,关于饮少辄醉的意思和饮少辄醉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