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落叶缤纷的意思和落英缤纷是形容秋天 *** 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落叶缤纷的意思以及落英缤纷是形容秋天 *** 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落叶缤纷是什么意思
【意思】缤纷,繁多而杂乱的样子;指繁多的叶子飘落下来时的场景。
落英缤纷[ luò yīng bīn fēn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秋天,落叶缤纷,一片片叶子像蝴蝶一样,给大地织了一件金色的地毯,让大地公公穿上一件温暖的衣服。
2、落叶缤纷,层林尽染漫山红遍。
3、落叶缤纷,我用关怀编织成彩色的花环,带给你春天般的喜悦。
4、一声砸倒在山巅,残叶飘飘扬扬,如诉如泣,混入落叶缤纷。
5、落叶缤纷、黄叶飘零,是深秋的凄美风景。
二、“落叶缤纷”是什么意思
1读音\x0d\x0a落英缤纷: luò yīng bīn fēn\x0d\x0a\x0d\x0a2释义\x0d\x0a落英缤纷, *** 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落花繁多的样子。)\x0d\x0a【示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 《四次游圆山公园》[1])\x0d\x0a\x0d\x0a3近义词\x0d\x0a花团锦簇、繁花似锦、落花遍地\x0d\x0a【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x0d\x0a2。作者莲舞清韵言情连载\x0d\x0a【散文随笔】作者夏友\x0d\x0a\x0d\x0a4有关文章\x0d\x0a【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x0d\x0a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然后,我把脚伸到枝桠的空处,两手抓住枝干往上爬。\x0d\x0a①此处“落英”指落花。一说,初开的花。\x0d\x0a\x0d\x0a5英文翻译\x0d\x0aFallen flowers are numerous.\x0d\x0a\x0d\x0a6成语资料\x0d\x0a成语解释: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x0d\x0a成语举例: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 *** 《四次游中山公园》)\x0d\x0a常用程度:常用\x0d\x0a感 *** 彩:褒义词\x0d\x0a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x0d\x0a成语结构:述补(后补,亦作动补)式\x0d\x0a产生年代:古代\x0d\x0a成语正音:落,不能读作“là”。\x0d\x0a成语辨形:纷,不能写作“分”。\x0d\x0a\x0d\x0a7释义之争\x0d\x0a“落英缤纷”——是落花之美,还是盛开之美?\x0d\x0a《华南师范大学校报》-第836期(2010年1月18日)\x0d\x0a作者:枯我\x0d\x0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x0d\x0a渔人与桃源的邂逅,便起于眼前这般异于尘凡的景色。陶渊明虽未明言渔人发现的桃源的时节,但唯有春日晴暖,方能青草鲜嫩,桃花 *** 。清溪两岸的百步桃林,粉色的花瓣,伴着和煦轻风,摇曳,流泻。\x0d\x0a落英缤纷,指的应是那落花纷纷飘下的景象。似乎大多数人对这个解释不曾怀疑,落下的英华,那就应是落花吧。\x0d\x0a然而关于落英,还有一说恰好与我们的想象相反:\x0d\x0a落,始也。落英,就是始开之花,就是初开的花朵。落英缤纷,是形容繁花竞放时的美景。如果理解为落花的话,满地残红的衰败,便显得与之前诗意完美的景象格格不入,又怎能引起渔人的好奇呢?\x0d\x0a初闻此说,惊异之余,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的确,耳熟能详的黛玉葬花的故事,就是葬的桃花。满地花瓣,凄婉有加,跟桃花源那种充满生气、唯美的景色又有什么联系呢?\x0d\x0a翻了翻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落英”一词,除了解释为“落下的花”外,又有“初开的花”这个意思。至此,似乎这个解释,确有根据,才能收入字典。\x0d\x0a然而,落下的花与初开的花两种径直相反的解释,怎样能在漫长的语言发展 *** 存共生而不至误会呢?是否古人以“落”为初开,今人以“落”为落下呢?\x0d\x0a《说文·_部》:“落,凡_曰零,木曰落。”\x0d\x0a许慎的对“落”的解释否定了这个推论。草(_)本植物,大多数整株枯萎,叫做零。而木本植物,叶子和花枯萎之后会下落,因而叫“落”。两者合在一起,就是今天说的“零落”。这么一来,在陶渊明之前的汉代人便将花叶的凋零称为“落”,而且验之以先秦两汉文章,如《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并非古今异意。那么,“落,始也”又从何而来呢?\x0d\x0a《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毛传》:“访,谋。落,始。”说的是成王施政之始与群臣谋划方略,遵循父辈祖先的传统。虽然不知道新政伊始,会不会有跟“落”有关的祭仪或者修筑,但无疑的是,这个与群臣谋划方略的事情是发生在宗庙之中,与宗庙有关(《毛诗序》:嗣王谋于庙也)。\x0d\x0a由上述几例可知,“落,始也”主要是古代关于“落”的一种特殊意义,表示在宫殿(章华之台)、铜钟(孟钟)此类汇集人力的大型建造,完工后的一种祭祀仪式(以_血衅钟)。并且祭祀完成后方可使用,因而又有“初始”的意思,就如同今天我们说一个建筑物建成叫“落成”。\x0d\x0a因而汇集经注的《尔雅·释诂》也称:“落,始也。”\x0d\x0a虽然,“落者,始也”的说法确有依据,可是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发现,这个僻意专指人类创造的建筑、器具初始使用,而从来不会与草木连用。\x0d\x0a况且,同在《尔雅·释诂》:“陨、_、湮、下、降、坠、_、_,落也。”“落”字在早期经典中也同样可以解释为“ *** ”,“陨落”的意思。\x0d\x0a翻查先秦原典,《诗经》中只有关于宗庙祭祀的《访落》一篇,将“落”训释为“始”。而如我们熟悉的《诗经》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与草木有所联系,都是与《说文》相符,解释为“零落”、“下落”。\x0d\x0a至此,“落英”一词的疑云似乎稍微明晰了些,但究竟谁更先将“落英”解释为“初开的花”呢?这里就不得不说那缘起于《离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宋代那一桩牵涉颇广的谈艺公案。\x0d\x0a南宋的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八《残菊》:“残菊飘零满地金”,《注》:“欧公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戏赋:‘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荆公曰:‘是定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九不学之过也!落英指衰落。’《西清诗话》云:‘落、始也。’窃疑小说谬,不为信。”\x0d\x0a这起公案是由王安石与欧阳修论诗引起的,王安石为自己的诗句辩护,引了《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做证明,“落英指衰落”。但作注的李壁及后来聚讼的文人似乎都认为王安石错引《楚辞》,巧为辩驳。原因正是因为“落,始也”,“落英”之“落”,怎么可能指衰落呢?\x0d\x0a同处南宋的史正志也参与到聚讼之中,其《史氏菊谱·后序》曰:“欧王二公文章擅一世,而左右佩纫,彼此相笑,岂非于草木之名犹有未尽识之,而不知有落有不落者耶???若夫可餐者,乃菊之初开,芳馨可爱耳。若夫衰谢而后落,岂复有可餐之味?《楚辞》之过,乃在于此。或云《诗》之《访落》,以落训始也,意落英之落,盖谓始开之花耳。然则介甫之引证,殆亦未立思钦。或者之说,不为无据??”\x0d\x0a正是欧王二人的聚讼争论,使后人对《楚辞》中,与现实常理有所抵牾的“餐菊”说重新思考,寻求新的训解。这才有了“或者之说”的出现,才将《诗》注中的“落者,始也”套在了“落英”的上面。也使后来论诗者逐渐接受,几成定论。但这个训解又确实可通么?\x0d\x0a关于“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 *** 祖补注·离 *** 》对“落英”为“始开之花”的谬误有详细的阐析论证,大略认为是屈原文学创作时的失漏,不能将文学作品苛责太深。再考证《离 *** 》中其他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及荣华之未落兮”等,这些与草木有关的诗句,从文意就可推知是“陨落”的意思,若解为“始开之花”那么就前后抵触,文意不通。那么“落英”解为“始开之花”就成了一个孤证,况且一篇文章、同一语境下,对同一字句的解释,不可能前后抵触,以至于混淆而难以区分。所以“落英”解为“始开之花”是不可取的。钱钟书先生在文中有详细说解,在此就不做过多的展开。\x0d\x0a那么,回到《桃花源记》“落英缤纷”的本身。既然《楚辞》中“落英”解为“始开之花”是个孤证,或者直接说是伪证。如此,晚于屈原的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时,肯定不会知道流行于南宋的谬说,更不会违反当时书面语言的通行理解,将与建筑、宗庙有关的“落者,始也”,套用在草木之上。\x0d\x0a那么“落英缤纷”,毫无疑问,应理解为花瓣下落,缤纷飘动的景象。如此,便有一个问题,落花之景就一定是衰败哀戚之景么?\x0d\x0a晚于陶渊明百年的钟嵘,其《诗品》的一句话可以为“落英缤纷”做个更佳的注脚:\x0d\x0a“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x0d\x0a这是钟嵘品评南朝诗人丘迟的一句话。丘迟工骈文,能诗,辞采逸丽,因而得到了“点缀映媚”的评价。“点缀映媚”,显然并不是衰落凄惨的景象,也不是满地残红,黛玉葬花的凄切场面。桃花花期短,因而 *** 过后不就便会零落。但刚刚桃花零落的时候,落花的花瓣大多依旧充盈饱满,并不全是枯黄残缺。飞花与枝上盛开之花,交相呼应,枕落在春日青嫩的草地上,淡粉新绿。由此看来,能不是一番美景么?\x0d\x0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就如“落花依草,点缀映媚”。钟嵘的《诗品》中也曾品评过陶潜的作品,或许“落花依草”一语,便来自于陶渊明对桃源景色的描写。即便不是从此所出,钟陶二人所处时代相近,对语言的理解也应趋同。那么此处的“落花”,如果是“始开之花”,又如何依草呢?\x0d\x0a如此,在文字训释那重山僻径中艰难地寻寻觅觅了一番,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回到了最开始的出发点上:\x0d\x0a“落英缤纷”,正是落花之美。
三、落叶缤纷成语还是落英缤纷
落叶缤纷是一个描绘秋天景象的成语。当秋风起时,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最终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地上,形成一片缤纷的景象。这种情景给人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常常用来表达秋天的寂寥和落寞。落叶缤纷的字面意思是落叶非常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象。
而落英缤纷则多用于描述春天花朵盛开的场景。当春暖花开时,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形成一片缤纷的景象。这种情景给人一种浪漫、温馨的感觉,常常用来表达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落英缤纷的字面意思是落花繁多而凌乱地在空中飞舞,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落叶缤纷和落英缤纷这两个成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描绘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这两个成语的准确 *** 和生动 *** 非常高,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不同季节的特有景象。同时,它们也都蕴 ***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秋天,落叶缤纷,铺满了整个小道。
2、走在落叶缤纷的小路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3、一阵秋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4、看着窗外的落叶缤纷,我不禁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
5、漫步在落叶缤纷的校园里,感受着季节的变迁。
6、金黄的落叶缤纷地飘落在湖面上,宛如一幅水墨画。
7、在这个落叶缤纷的季节里,我学会了珍惜眼前的美好。
8、每当看到落叶缤纷的景象,我总会想起家乡的那片林子。
9、落叶缤纷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公园放风筝吧!
10、看着窗外的落叶缤纷,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陪伴我度过秋天的人。
11、在这个落叶缤纷的季节里,我想和你一起漫步在林间小道上。
12、落叶缤纷的时候,是大自然最美的诗篇。
13、每当看到落叶缤纷的景象,我总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14、在这个落叶缤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那最后一片叶子吧!
15、看着窗外的落叶缤纷,我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陪我一起看落叶的人。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