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出自哪里
1、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通:辩)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通:辩)
4、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 *** 喧嚣。
5、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6、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7、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8、这里面蕴 ***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9、(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10、(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11、(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12、(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13、(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14、(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后面一句是什么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7、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8、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9、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10、这里面蕴 ***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1、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12、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 ***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13、这在他的《饮酒》之五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14、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 *** 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谓“冠带自相索”。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
15、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16、“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 *** 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酒·结庐在人境
三、“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
1、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2、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 *** 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 ***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3、此文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4、陶渊明的《饮酒》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 *** 。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5、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 *** 黑暗, *** *** ,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
6、由于社会的长期 *** 和动荡不安,再加上 *** 者的荒 *** 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 *** ,尽是躲开 *** ,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 *** 野心,免得被 *** 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7、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之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 *** 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四、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赏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赏析
意思: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意思: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 *** ,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 *** 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 *** 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 *** 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6、见(xiàn):同“现”,出现,显露。
8、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9、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10、相与还:结伴而归。相与:相交,结伴。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 *** 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 *** 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陶渊明,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之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 *** 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 *** )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 *** 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关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什么意思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