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天气分布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天气分布以及中国天气地图分布图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简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1、天气 *** 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2、夏日的地方 *** 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3、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
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干旱的沙漠地区,两极地区,如开罗
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 *** 东岸,夏季多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 *** 西岸,冬季多雨,如罗马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附近的 *** 西岸,常年湿润,如伦敦
二、中国气候怎么分布的中国气候如何分布的
1、热带季风:包括 *** 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更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更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 *** 带季风: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中国华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 *** *** :广义的温带 *** *** 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中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 *** *** 气候。这些地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6、热带雨林:中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三、气温的分布规律三条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 *** 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 *** 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 *** 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 *** 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 *** 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 *** 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 *** 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 *** 变化。
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 *** 还是主要的。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 *** 和周期的特 *** 。
而下垫面 *** 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 *** 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 *** 。
四、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显著,南方气候较为温和,而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相反,夏季,全国普遍出现高温天气。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高原地形,全年气温均较低。
根据地理气候特点,我国温度带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热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
2. *** 带:北回归线以北至青藏高原边缘,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带。
3.暖温带:包括青藏高原、秦岭淮河以北至新疆天山山脉以南、河西走廊以南、 *** 自治区的省界以及辽宁中部以南的地区。
4.中温带:覆盖新疆天山山脉以北、河西走廊以北、 *** 自治区的省界至辽宁中部以北的区域。
5.寒温带:指东北大兴安岭北部山区。
6.高原气候区:主要指青藏高原地区。
中国的温度带划分主要依据积温,即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天数,这是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活跃的温度条件。积温也反映了某一地区气候对农作物热量需求的满足程度。
四季的划分在中国有多种方式,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而天文上则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分界点。通常,3月至5月被视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1月为秋季,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气候学上,以候温为标准,平均气温22℃以上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10℃至20℃之间为春季和秋季。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四季的长短也因此各不相同。
夏季的特点是高温和多雨。除了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出现高温天气,尤其是淮河流域以南地区,7月气温通常在20℃至30℃之间。吐鲁番盆地曾记录过极端高温,达到48.9℃。青藏高原的气温则保持在10℃以下。
五、所有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赤道附近,向南、北延伸5°~10°左右,主要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气候(也称热带干湿季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 *** 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也称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热带荒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穿过的 *** 西岸及内陆,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西亚( *** 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 *** 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 *** 。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 省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此外,在澳大利亚 *** 北部沿海地带也略有类似分布。
这里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草原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旱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雨季。
需要注意的是, *** 带也属温带。
*** 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出现在北纬25°~35° *** 带的 *** 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 *** 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 *** 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多。
另外,还有 *** 带湿润气候(也称季风 *** 湿润气候),该气候与 *** 带季风气候相似,但季风特征没有 *** 带季风气候明显。
地中海气候(也称 *** 带夏干气候、冬雨型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 *** 西岸(南北纬30°~40°的 *** 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西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西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 *** 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 *** 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
注意:以下两种气候均可归类在温带 *** *** 气候中。
*** 带沙漠气候( *** 带 *** ***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 *** 带 *** 的内部,包括西亚的 *** 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 *** 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 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 *** 带。
温带海洋 *** 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温和湿润。
位于南北纬40°~60°(温带地区)的 *** 西岸。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降水春夏较少,秋冬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欧洲西部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广,在南、北美 *** 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在亚欧 *** 温带地区的东部,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 半岛的北部、日本的北部以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包括堪察加半岛)。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 *** 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 *** 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6—8月)。全年四季气温变化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 *** *** 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该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欧 *** 和北美洲。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 *** 变化也很大。
注意:以下三种气候均属温带 *** *** 气候。
温带 *** ***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 *** 和北美 *** 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 *** 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 *** 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 *** ***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 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 *** ~500mm。
温带沙漠气候是位于温带 *** 腹地沙漠地区的一种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更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 *** ,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也称亚寒带 *** *** 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 *** 。具体来说,在北美从 *** 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 *** 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 *** 西部(南界在圣彼得堡—下诺夫哥罗德—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3])至 *** 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 *** 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 *** 气团的源地。
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 *** 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寒带气候包括以下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 *** 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格陵兰岛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岛屿;在南半球则分布在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和南极半岛等地。其特征是:长冬无夏,暖季短暂,降水稀少。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
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该气候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包括格陵兰内陆和南极 *** 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下半年虽是永昼,但由于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酷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 *** 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 *** ,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更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几乎没有什么植物生长。
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 *** 的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都有分布。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关于本次天气分布和中国天气地图分布图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