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风骨凛然的意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风骨凛然的意思的知识,包括傲骨凛然的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风尘女子,风骨凛然。
1、 也许从古至今世人对 *** 女子都是嗤之以鼻的,认为她们只是以色事他人的风尘 *** ,世俗肮脏,除了搔首弄姿,摆弄身体,便一无是处。在人们眼里,她们没有贞 *** ,没有廉耻,同时她们没有 *** ,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没有权利,只是依附在权贵的 *** 下生存的下等人而已。但并不是每一个 *** 女子都是所有的 *** 女子,她们中的一些人虽不幸沦落风尘,但身上的气节却丝毫不逊色于男子。
2、 不许人间见白头-绿珠
3、 绿珠,在我心中,她如一颗黑夜里划过的流星,在短暂的一生发出夺目的光华,她的 *** 代价虽只值珍珠三斛,然而她的精神价值却是无法估量。最终的坠楼而亡,不仅超越了为石崇守节的意义,更是向不公平的命运发出最强烈的抗争,千载而下,芳名不朽,芳魂犹在,赢得了无数世人的歌颂!
4、 蕙心兰质,旖旎才情——薛涛
5、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薛涛之诗恰如其人,质朴如白衣处子婷婷 *** 毫无俗态,表白其胸襟,荡荡然然如一泓清水。她人品 *** ,又能吟咏书写,引得当时城里的富贵子弟争相和她交游,以博得她的欢心为荣。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这位流芳千古的 *** 才媛。她才华绝世,名重一时。历事剑南川西十镇帅幕府,并制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涛笺”。
6、 才貌双全,传奇一生——李师师
7、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她的一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幼年不幸,父母双亡,命途多舛,以至沦落风尘。她倾国倾城,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最后她因不肯服侍金人吞金而亡,慷慨就死。
8、 才情斗八高,胆识过须眉——柳如是
9、 她是开在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莲花,天生丽质难自弃,一适周道登,再爱宋徵舆,三适陈子龙,最终与钱谦益白头偕老。敢爱敢恨,视封建礼法如无物;豪迈不让须眉,忠心为国,明亡时力劝丈夫殉节,自己投水以殉国。胆识过人,为救夫君愿以身代死。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如出污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
10、 空谷幽兰,艳冠群芳——董小宛
11、 自古江南多才俊,秀水青山育红颜。这里便诞生了一位名扬江南、技压群芳的才女——董小宛。她虽出生于烟 *** 巷,阅尽人间悲欢冷暖,但却有着超然脱俗的清秀与灵气,她聪慧绝伦,才艺超群,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惊奇赞叹。她重情重义,度尽劫波终得与如意郎君长相厮守;她气节凛然,助夫胥奔走民族大业。如此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当真是令后人敬仰!
12、 乱世名姬,柔肠侠骨--李香君
13、 在秦淮八艳中,她没有陈圆圆那样的艳丽妩媚,也没有马湘兰那样超群的诗画才情,但《桃花扇》一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香君忠贞刚烈之名,几乎举世皆知,在秦淮群芳中赢了更高声誉。 她忠于爱情,矢志为侯方城守贞;忠肝义胆超越男儿,在魏逆权臣阮大铖面前公然唱出“于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宁不教须眉愧煞。其凛然正气如寒冬傲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4、 淮安义女褪红妆,披甲带刀上 *** ——梁红玉
15、 祖父与 *** 皆武将出身,后因征战败兵获罪被杀,红玉不幸沦为官妓。后来与韩世忠相识相惜。宋金交战之时,梁红玉一身戎装,亲自参战并献计,击鼓抗金,带领女兵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这样一位不输须眉、为国为民的侠女,难道不值得后人称颂吗?
16、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林四娘
17、 在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还有这样一位美娇娘,虽身处 *** ,却坚持卖艺不 *** ,凭借一身武艺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赢得了衡王朱常庶的青睐,成为他的宠妃。从组建娘子军到最后因杀敌救主而香销玉陨,只为报衡王的知遇之恩,如此巾帼不让须眉,又这般义薄云天,有情有义,当真令无数男子汗颜!
18、 这些女子虽不幸沦落风尘,但精神品质却是一如既往的不同流俗,玉洁松贞。可谓节烈女子胜过世间无数男儿!虽然世人对 *** 女子存在诸多偏见,但却不能一棒子打死。大多数人总是习惯否定自己不喜欢的,赞美自己喜欢的,所以经常忽视和错怪了很多事物或人。这些风尘女子就像是沙砾中的珍珠,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却懂得如何孕育自己的光彩,等到被赏识的那天,依旧可以璀璨夺目。
二、威武凛然与风骨刚健区别
1、威武凛然和风骨刚健这两个词语在含义和用法上有明显的区别。
2、威武凛然常用来形容人或神态庄严,令人敬畏,通常带有一种强大的气场和威慑力。它强调的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给人以震撼和敬畏的感觉。
3、风骨刚健则更注重人的内在品格和 *** 格,强调人有刚毅、坚强的气质,通常形容人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骨刚健也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风格刚劲有力,给人以壮美、阳刚的感觉。
4、总的来说,威武凛然更强调外在的气势和威严,而风骨刚健则更强调内在的品格和气质。两者在用法上有所区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三、“昂然风骨”什么意思
1、这些词都是用来夸赞一些名人贤达们高傲、刚正的气概、品格。
2、这是一个被抹杀的村庄,这是一个消失了六百年的废村。
3、当我踏着淡淡的 *** 找寻着这个远逝的村庄,我的心头是纠结的沉痛和无尽的沧桑。
4、汽车驶入浙东宁海县大佳何镇境内,左边不时掠过一片片滩涂海湾,右面则是连绵的田地丘陵。不久,我们下车。右前方是一个琉璃顶盖的大理石纪念碑,上书:明儒方正学故里。纪念碑旁是一排排晾晒着的海苔,潮湿的海苔飘洒着一阵阵海腥味。石碑后方是并不高耸却郁郁葱葱的狮子山。公路前方的路标写着:溪下王村。
5、从狮子山缓缓流下来的小溪,经路标左方一路向北流入宁海湾。六百年前,这里以溪为界,东边是溪下王村,西边即是溪上方村。每当春分时节,两岸桃花鲜红欲滴,两村欢声笑语涌成溪中细浪,方氏王氏亲如一家。
6、公元1402年梅雨时节,一场惨无人道的 *** 在溪上方村席卷而来。尽管时局恶化,村中早有人如惊弓之鸟四散而去,但斩草除根的大杀戮依然出人意料。 *** 风雨骤,血染溪上方,桃花溪上流淌着鲜红的血水,昂然的村庄顷刻夷为平地。血雨腥风之后,沿溪的桃树尽皆枯死,桃花从此不再在溪边 *** ,桃树从此不再在两岸生长,溪上方村从此成为 *** 。
7、这一年,一个生机盎然的村庄就这样从狮子山下宁海湾畔忽然消失。
8、此刻,温煦的春阳抚拂我的脸颊,我久久瞻仰“明儒方正学故里”的纪念碑,心中仿佛翻涌着宁海湾的海风,脑海仿佛激荡着狮子山的怒吼。
9、我踏上田间小径,只见那些并不齐整的地块上,有的种着玉米,有的生长着马铃薯,有的种植其它蔬菜和作物,有的荒芜着只长了些杂草。一路上有点高低不平,似乎保存了村庄焚毁时的原样,只不过漫漫的光阴让 *** 上覆盖了泥土和生命。我不敢想象溪上方村安详的时光,更不敢想象溪上方村消失的惨景,如今这里都是溪下王村的地盘了。溪边零散着一些民居,那也全是溪下王村民的住宅了。据说溪下王村至今还留着 *** 集体土地,希望能有一天方氏后人回来重建新家园。
10、这一个村庄的光荣与悲怆,离不开人称“正学先生”的方孝孺。他生于斯长于斯,是明初大思想家、文学家。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赞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誉他为“有明诸儒之首”;胡适称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他被杀害之时,就是溪上方消失之日。在跨过通向溪下王村的溪上小桥时,为我们引领的方氏后人指着桥墩中一块深色的条石,告诉我们这是方氏宗祠的遗存,还依稀能辨出字迹。
11、明初靖难之变中的方孝孺之死,是明史绕不开的一个沉重话题。方孝孺,他是刚正不阿的大儒,还是迂腐愚忠的书生?到他的故里,我们能否找到 *** ?
12、十四世纪末,文艺复兴的阳光正照耀西方。此时的 *** 却一派沉寂,由平民而登上帝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子朱标早年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大力削藩,引起诸王恐慌。惠帝建文元年(1399),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从侄儿手中夺过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兴建了北京城,于1421年从南京 *** 北京, *** 期间派郑和七下西洋,又编纂《永乐大典》,展现了永乐王朝的鼎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 *** 为联系在一起,他同其父一样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朱棣在夺取皇位后,对建文遗臣和所有抗命之士大开杀戒,有案可查的共诛杀一万四千多人。当时方孝孺是惠帝的宠臣和老师,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并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朱棣一面将他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逮解至南京城,当其面一一杀戮,后将其押至聚宝门(今南京中华门)外腰斩。最终,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 *** 朋友也因此而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计873人被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方孝孺面对屠刀视死如归,忠贞不渝,誓死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 *** 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
13、溪上方,中华门,悲歌一曲动天地。
14、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评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方孝孺之死的真正意义。当我们冷静、客观地面对历史时,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评说?
15、寻访方正学故里十天之后,我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在玄武湖边、石头城下,我抚摸着那些六百岁的城砖。那些城砖虽历经风雨沧桑和战火磨难,除一部分有所剥蚀和残破,几乎依然棱角分明,砖面上凸显的正楷汉字还锋芒毕露。这可是明 *** 国皇帝朱元璋的杰作,为保证皇城千秋永固,他下令所有的城砖都必须印制上州府、砖厂、砖匠的名字。如此严格的监制,自然防止了 *** 工程的出现。但南京作为国都,依然避免不了短命的宿命。
16、六百年后,我不晓得朱元璋如何机关算尽,也不清楚朱允炆如何的仁政,我只知道皇权争夺的残酷。朱元璋诛杀武将功臣,封子为王,酿成藩 *** 权、皇室虚弱。年轻的皇帝根基未稳,燕王却已兵临城下,里应外合,长驱直入。而建文帝却下落不明,让后人搞不清他究竟是阖宫 *** 还是逃亡为僧。建文时期的档案资料销毁殆尽,那段历史就如雾似谜。有传建文帝在云南武定县狮子山中避难为僧,其中帝王宫有一长联:僧为帝,帝亦为僧,四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此联概括了朱元璋、朱棣、朱允炆祖孙叔侄三代君王的行藏、史迹与传说。
17、历史往往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失败者如果不遭到痛骂,也往往要湮没无闻。历史可以存疑,但指责方孝孺愚忠自私而不顾亲人安危的说法,至少是片面和武断的,“便十族奈我何!”只寥寥数字,而这当中会有多少未能言表的史实。我们依据的史料,也许是篡改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拘泥于某些“史料”,才能发现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这个开国文臣宋濂的得意门生,这个写了《深虑论》、《豫让论》等宏文的“天下读书人的 *** ”,这个满腹经纶的一代宏儒,这个响当当的硬骨头,奇儒奇崛刚硬,或许为人不免空疏迂阔,但决非是愚忠迂腐几字所能涵盖的,也不会是简单的宁可灭十族不肯低下头的“自私”。请看《豫让论》开篇:“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 *** ,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由此文反观其遭遇,更是平添悲剧色彩。从方孝孺的诗文书法,足见他为人方正,一身傲骨,满腔正气,绝不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18、且看朱棣诛杀的残忍手段:剥皮、油炸、割舌,无所不用其极,当时的秦淮河被染成了胭脂血色。另据《明史》记载,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目的之一就是在海外查探建文帝的下落。以此推断,方先生哪怕为他写下即位诏书,我想或许也只能是一时的委曲求全,只怕落得搭上 *** 命也失了气节,九族十族也未必能够幸免,即使能苟且偷生,也难免落得天下人耻笑。史称,“建文诸臣,三千同周武之心,五百尽田横之客”,南方不屈的抗争或许是导致成祖 *** 北京的主要因素,其中被诛灭十族当中同为台州府同乡的就不在少数。这哪里是先生拉上他们殉葬,这分明是一个对自己恪守的道德准则不允许有丝毫 *** 的群体在面对随时可能的羞辱和损害的自我救赎!当方孝孺看到自己的弟弟孝友即将受戮而泪流满面时,他的弟弟却吟出了这样的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19、这一段历史的 *** ,石头城是否记得?谁又能穿透历史的迷雾,评说千秋功罪?
2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 *** 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首《咏石灰》诗,相传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所作,另有一说是方孝孺之作。可见在后人的心目中,方孝孺也是同于谦一样轰轰烈烈的英雄壮士。
21、今年清明节,方氏后人齐聚溪上方狮子山敬祭先祖。正学先生惨遭灭门之灾,而其子孙却依然绵延不绝,此为何故?一说是其孙被人调包保护而成功出逃,一说是亲人跳入桃溪而被溪下王村民救护。在方孝孺后裔中,就有写下《可爱的中国》和《清贫》等名篇的红军名将方志敏。真可谓衣钵相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22、再往上查方氏族谱,方孝孺祖上源出于唐朝诗人方干一支。方干貌丑才高,一生却功名不就。方干后人迁居台州一带,其中方干第八代孙方斫在仙居创办了著名的桐江书院。孝孺祖上可以说是诗书之家,儒学传世。方孝孺年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韩愈)”。15岁其父方克勤任济宁知府,为远近闻名的清官好官,方孝孺随父北上济宁,励志攻读,18岁作传世名篇《深虑论》。后深得太祖赏识,是有明一代儒宗,成为开国皇帝的其中几个皇孙的老师,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将其书斋“逊志”改名为“正学”。正学先生在家乡溪上方、前童和跃龙山等地都曾设馆讲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惠帝时历任翰林侍讲、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正五品),尽管官位不高,却是惠帝最信任的三驾马车之一。他悲壮的一生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后人亦尊称为方文正公。
23、狮子山铸就了方正学的正气,宁海湾造就了方文正的气魄。桃溪两岸现在是香樟茂盛青葱,清香沁人肺腑。世事纷扰,欲海无边,桃溪无言,唯有广阔的胸襟才能宁静无尽的欲海,唯有刚硬的正气才有宁海的气魄。
24、方孝孺,宁海魂,这就是台州式的硬气,是台州式硬气的源头,是台州式硬气的更好写照。
25、溪上方,这是一个早已消失的村庄,这是一个永不消失的村庄,它依然是老台州的骄傲和浙江的高标。
关于风骨凛然的意思,傲骨凛然的意思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